「永亮的三言二语」之八
作者 李永亮
《我们的时令文化》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虽然它的产生与农业生产有直接的关联,但我们如果有空暇,把二十四节气的用词拿来读一读,也是非常富有诗意的。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节气”永远是大人们谈论的话题。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我们,不仅仅把二十四节气看作是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也似乎成了我们时令文化的一部分。比如清明到了,我们会在纷纷的细雨中去扫墓;立夏到了,人们都要吃煮鸡蛋;冬至到了,记得母亲会熬一锅腊八粥。对于我来说,节气中记得最为分明的是“白露”,因为小时候的我喜欢玩斗蟋蟀的游戏,到了“白露”,那些新捕获的蟋蟀便完全丧失了斗志,你说神奇不神奇?而在全民手机普及的今天,二十四节气忽然又变成了一种问候文化。每当一个节气到来之际,那种节气问候的帖子便排山倒海的涌来,你说吃得消吃不消?
点击相关的文章链接
《亲子之美,人性之美》
这是一种值得赞赏的亲子之美,人性之美。父母亲的晚年会出现许多令人想象不到的状况,而作为子女的我们,是否应该尽心尽力地去看望,去呵护呢?作者笑笑(田伟)的这篇题为《指尖传递着岁月的温暖》,做出了完美的回答。有关笑笑,笔者以前有过介绍:她在多年前曾经遭遇车祸,严重的脑外伤导致她失忆两年。后来她来到日本,经过医生们的精心治疗,记忆有所恢复,特别是这些年她经常参加一些朗诵活动,记忆能力似乎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她写的文章或者微信,常常是病句错字连篇,但令人欣慰的是,她近日在我们的东宝沙龙群发了一些父母亲的照片,并附上一段感言文,感言文不仅仅写得感人至深,而且竟然文字流畅,没有一点需要修改的地方,可谓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呀
点击相关的文章链接
《植入于自己的春天》
我们知道花木是有生命的,是需要精心管理的。有了人的精心管理,花木们才会生气勃勃,成长繁衍。这里所说的精心管理,当然包括许多科学的园艺知识,以及呵护花木的辛勤劳动。房雪霏女士撰写的散文“惊蛰.春讯”,其寓意更是大大地超出了我们的认知,她把打理院子的作业看做是“活着的最美好的状态”;把花木细心的植入土壤里,她会感觉到这是“把花木植入于自己的春天和生活”。这种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精神境界,不正是我们古来向往的吗?房女士的这篇散文,其实是看了我的朋友的朋友写的一篇文章之后,在微信群里写的一段感言,我看后觉得甚好,建议她在我们的《东京亮点》上发表,她欣然同意。于是我又请刚刚认识的,我的朋友的朋友釉里红女士诵读,感冒刚刚痊愈的她说:好。细心的观众们可能会在录音里,听出一点什么玄妙来.....
点击相关的文章链接
“仕女图” 作者:张大千 (收藏 ACA)
#{{item.rowno}} {{item.content}}
{{item.reg_date | date}} {{item.acc}} {{item.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