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 步 》黄玲
《 散 步 》黄玲
我曾经有晚饭后散步的习惯,不过那是很多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那时候的我,还是个青涩的半大女孩,梳着麻花辫,而当年的母亲和现在的我年纪相仿。
那时候应该是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江南的小城,晚饭后的街道,并不似如今这般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相反行人不是很多,小城比较安静,合适散步。
并不是每个晚上都出去。只要天气合适,吃过晚饭,母女相约出去遛弯儿。大多时候,没有明确的目的地,也没有明确的路线,今儿向东,明儿朝西,就随着心意随便走。天气好,心情好,就走远一些。走累了,找个地方坐一会儿,吹吹小风,发发呆。碰上风云突变,如果没有带伞,就一前一后急慌慌地往家赶。淋了雨,也不恼,相互提醒,下次出门记得带把伞。
如果碰巧我们自己带伞了,落雨了反而更不着急了。母亲打着伞,我挽着她的臂弯,慢慢在雨里走,看路上没有打伞的行人,匆匆忙忙地赶路,觉得自己好幸福。也借机欣赏雨景,深呼吸一口带着雨丝的新鲜空气,听雨滴敲打伞布的声音,滴落屋檐的声音,洗刷树叶花草的声音,在我年轻的心里,荡漾起一片如诗如画的涟漪。
如果碰上好天气,自然可以欣赏日落美景。看夕阳的橙红,给天边的云,和梧桐阔叶树的树顶镶上金边,赞一声“好美!果然夕阳无限好,可惜近黄昏。然而,明天一定是个好天气。”
和母亲一起晚饭后散步,不时能碰到惊喜。当年国营店里的水果蔬菜花样单调,也不够新鲜,可是挑担子的流动水果摊贩,常常会有应季的果蔬,比如自家院子的枇杷,石榴,无花果,荷塘新采的莲蓬,马蹄,菱角,运气好,还可以碰上酸甜又好看的樱桃,满身是毛的猕猴桃,据说是进口水果,还有难得一见的南国芒果。母亲自然买来一些给我解馋。还有菜贩卖剩的蔬菜,讨价还价一番后,理所当然比白天要便宜几成。所以母亲晚上出门散步,总要带上点零钱,和轻薄又结实的尼龙布手袋,以备不时之需。常常二人甩着手出门遛弯,却拎着硕大的尼龙包回转,满脸的开心和满足。“猜猜多少钱买的?”哈哈,感觉赚了一个亿。
记得有一回还碰到卖玉兰花的。是个收拾得极干净的阿婆,一身洗褪色的布衣布裤,满头白发梳得一丝不苟,胸襟上用别针别了两朵玉兰花。她就安静地坐着,也不吆喝。面前铺着一块布,布上放着两个铝制的饭盒,一个开着盖子,盖子上平铺着一层玉兰花,排得整整齐齐,散着好闻的香气,把我吸引过去。
“怎么卖的?”我问价。
“1毛钱两个。”
记得那时候,红豆冰棍3分钱,牛奶冰棍5分钱,一毛钱是我一天的零花钱了。我有点舍不得。
“自家院子里长的,一年就卖这一次,卖完就要等明年了。这个花很香,可以香一个星期,干了还可以夹在书里当书签,书都是香的。别针我可以送你。”阿婆细声慢语,打动了我的心。
我用自己买冰棍的钱买两朵玉兰,阿婆给我别在衣襟上。果然那个玉兰花很香,香了很多天。同班要好的女同学都说很好闻,如果有缘碰到也给她们代买一份。于是我带着任务去找,却再也没遇见那个玉兰花一般的阿婆。果然有些缘分,一生只有一次,可遇不可求。
我一直希望我有一个女儿,她可以像当年的我一样,陪着母亲在夕阳下,在星光里散步,也许在街角碰到一个卖玉兰花的阿婆,在骤然而至的夏日雨夜,荡漾一片充满玉兰花香的涟漪。
黄 玲
#{{item.rowno}} {{item.content}}
{{item.reg_date | date}} {{item.acc}} {{item.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