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基础之上的认同感与向心力》 ---回首来日三十年之二十九 野川
阅读量:188
作者:野川
2025-03-23
《平等基础之上的认同感与向心力》
---回首来日三十年之二十九
野川
今天的世界真是神奇,你可能会在微信群里,与一位从未谋面的人一下子到了无话不谈,如胶似漆的地步;也可能与一位陌生人吵得不可开交,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当然无论是亲近,还是争执的朋友的绝大部分,今生今世都不会见面。

有一回,在群里与一位朋友在爱国的问题上发生激烈的争吵,各不相让。只好说,我们是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不过有一个试金石。你是一位高级公务员,享受的待遇比较高。今天在国内存在着悬殊很大的城乡差别,你的待遇要比普通农民高出很多很多,是否可以让出高出来的优遇部分,给那些贫苦的农民兄弟。这样才有可能取消城乡双轨制,让所有的,无论是出生在城市,还是农村的中国人享受同样的待遇,享有同样的尊严。如果你认为自己是真正的爱国,你是否可以做到,是否可以向你们的那个阶层的成员提出这个倡议。也许你会说这种想法太天真,绝对不可能。

但是你讨厌的,看不起的日本人,痛恨的日本很早以前就做到了。所有的日本人基本享有同样的户籍制度,同样的入学标准,同样的医保养老的条件-他被质疑之后,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中国古人有一句充满哲理的名言:欲取之,必先予之。意思是要想得到之前,必须先去付出。对于今天中国存在的无数的双轨制,让无权无势的人下人去呼吁,去要求得到平等的权利与待遇,一万年也无法实现,而恰恰是那些享有更多资源的人上人如果愿意付出,愿意放弃一部分权益,那就可能是这个难题得以解决的契机。

日本在明治维新成功以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废藩置县,取消武士阶层的史无前例的制度性改革。那时,不少地方的藩主、中下层的武士是明治维新的主力军,抛头颅,洒热血,革命成功了,让他们放弃手中的利益,肯定引起了他们的巨大反弹。可是,当他们知道,如果不进行制度性的改革,日本永远是后进的封建国家时,他们为了这个新生国家的未来,而舍弃自身的利益。后来的日清战争、日俄战争,日本之所以能战胜比自己强大很多的庞然大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日本已经脱壳为一个市民权利相对平等的现代国家,而清国、俄国还是等级森严的后进封建国家。

中国人喜欢谈爱国,而且爱国主要是与领土紧密挂钩。哪个朝代开疆辟土,就是爱国;如果是割让了土地,那就一定是卖国。其实,现代意义上国家的爱国着力点更应该放在整个国民的平等与凝聚力之上。人心的统一的意义要远远高于领土的统一的意义。没有国民在平等基础之上的认同感与向心力,再大国土的国家仍然是一盘散沙,随时可能树倒猢狲散。



“坐久始闻香”  作者:齐白石   (ACA 收藏)

#{{item.rowno}} {{item.content}}

{{item.reg_date | date}} {{item.acc}} {{item.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