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禅心写春秋 (中)
阅读量:122893
作者:李永亮
2019-11-18
笔墨禅心写春秋 (中)
         
---访谈著名花鸟画家黄三枝

访谈者: 黄三枝   李永亮

李永亮: 作为一个职业画家,三枝从年轻时就十分重视书法艺术,他早年求教于林散之,曾经获得草圣当场挥毫示范的机会,并由此悟出了笔法之妙,后来他又拜张旭光为师,以魏碑扎骨力,于二王求逸兴,临摹,学习了众多的古人佳帖,甚至外出写生时也随身带着字帖,便于空暇的时间里拿出来揣摩,有朋友介绍说,三枝在作画前总是要先练一会儿书法,这个良好的习惯使得他的用笔变化多端,徒增了线条的许多美感和韵味。黄先生能够和大家谈一谈历练书法的人生经验吧。
 
黄三枝:  这个问题十分重要,问到了中国画的核心!观当今画坛,一线画家很多,所谓一线画家就是名气大,画卖得好,但不是一流画家。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为一流画家,我三不谈。一,我不谈是非,不谈是非就没有是非。我只谈现象,为何当今没有大家?都是因为吃了书法的亏,你看各大美院教授画的很熟练,但笔墨线条不高级,身为教授,即不是李可染,也不是潘天寿。潘天寿说:西画讲究面,中国画讲究线,即点线面,书法比画还难。中国画下笔立判高低,画上一根线就能看出你的水平。当年看林散之书法,他写草书快慢结合,以慢为主,重点善于用水,态度非常严谨,转折节奏象音乐,变化十分丰富!即纸上舞蹈。很多人写字不会用水,一片黑气。林散之书画都得益于黄宾虹先生,用笔用水极妙,此乃书画之大法!
  关于书法,李可染先生每天在作画前,总是写上两三个小时。提高笔力以求作画的沉着和力度,近三十年来,我对书法的重视程度比绘画要多,书法自然成了每天的日课,即便出差在宾馆里也坚持临帖读帖。我问过很多画家。他们基本上不怎么写字了,有时也是随便临几页,不是非常重视。因果不虚,显然他们的画里缺少变化,大小一样,缺少虚实、缺少节奏,书法上不去画永远在瓶颈,明眼人都看得清清楚楚。清醒的画家总是把练习书法当作用笔用墨的基本功,这是几千年来圣贤大师积累的极为宝贵的经验,观经典作品其内在的艺术价值无不是在书法下了很大很深的功夫。要作为普通画家每天画画玩玩那另当别论。


 
李永亮: 书画同源。我们知道,民国以前的画家都是集诗书琴和画于一身的。因为有了丰厚的书法功底,不仅可以提高驾驭毛笔的能力,落笔时可以更加果断和肯定,而且线条本身才能谈得上“骨法用笔”。有趣的是,明清以来都十分注重题款,书法已经成了绘画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一幅作品往往会因为好的题款而大为生辉,也会因为乏力的题款而黯然失色。经过长期的勤学苦练,三枝的书和画都达到了相互滋补,融会贯通的境界,引起了画坛同行们的关注和赞赏。好,那我们就来听听黄先生畅谈书法和中国画笔墨的关系吧。
 
黄三枝:书画不仅同源而且同法!书画表面看不尽相同,实则一样,其肯定的用笔,线条的刚柔虚实,基本规律都是一样的,历代大画家都是大书法家,画家如能在书法上精妙也有助于提高并发挥绘画的表现力!书画从古至今是两条河两条线。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潘天寿讲:強其骨,其要求就是线条的笔力遒劲,只有骨法用笔,才能气韵生动,这是互为作用!元人赵孟頫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诗,讲的非常透彻:“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石如飞白讲的是书法的行草,木如籀一定是篆书,写竹用笔应该更加丰富了,所以中国画是以书入画,靠的是笔力,米芾讲:八面出锋。简单理解笔尖,笔肚,笔根都要用上。看有的人作画只用笔尖,整个画面雷同,变化少。傅抱石先生强调,用笔一定要笔尖,笔肚,笔根都要用上。傅抱石作画它是八面出锋、全面开花,神出鬼没,可谓淋漓尽致。很多笔法是靠长期实践积累形成的,现在很多人在书法上没下多少功夫,题在画上很不协调,破坏了画面,很是可惜。
现阶段,我个人也是发展中的画家,不能将此笔法作为终身用笔习惯。只要认真研究每个时期的艺术大师,他们不同时期的用笔有不同时期的变化,即可得知很多。我们学习传统要忠实的继承,传承是为了发展,学古是为了创新!只有创造新的传统方成正途。林散之先生,晚年依然对临古人法帖,时时吸收古人丰厚自己。明人董其昌16岁学书法,开始他看不起赵孟頫,说赵庸俗,到了80多岁,他自己的艺术境界到了同频共振的高度,对赵孟頫佩服的五体投地,他看到了赵孟頫的高度和高妙。作为书画家,只有慢慢体会。大量临摹才能得到古人信息密码,学习法帖一定要寻找意趣相投、笔性相近、结体相合的范本,否则事半功倍!有的人一辈子也没写好。学习书画一个是方法,一个是方向,方法尤为重要,大部分画家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自己没有错,人容易被所谓的对迷惑,陈丹青说:你可以不可一世,但不能自以为是,文人应该相亲,要多征求同道,听听真话非常重要。在北京有画家朋友让我看画,我总是先问:你让我讲真话还是假话,大部分人喜欢听假话,这是人的弱点也是致命的原因。看看当今画坛就知道,很多画家五十岁以后走下坡路,缺的就是书法!!


 
李永亮:美丽的西双版纳,是我们想往的旅游胜地,而对于三枝来说,西方版纳差不多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他每年有一半的时间是在云南的丛林和花卉里度过的。他以为对大自然,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因为他每次去写生,总会有一些新的发现,总会有一些事让他感动的热泪盈眶。在西双版纳的每一天,他都会因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热情。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画家,黄先生在西双版纳获得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我们来向黄先生学习这八个字的真正含义。



黄三枝:  师古人不如师造化。我每年都去西双版纳写生,已经十年了,年年去体会并验证古人的笔法并寻求自己的笔墨语言,闭门造画容易重复,大自然干变万化。艺术走老路很容易,天天随便画几张,自娱自乐。要创造一个新的面貌十分艰辛!石鲁先生说:一手抓传统,一手抓生活。唐代张躁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最好的良方,西方人用眼睛看物象,我们是用心去体会自然。面对自然,如何取舍?舍什么?取什么?取舍靠修养,靠平时对传统笔墨的理解!自然界没有范本,也没有交代艺术处理的手法。面对自然如何写生。要选择最感兴趣的和最主要的表现物象,一笔一笔的写,一遍一遍的加。有的人出去写生贪多求快,一个月画两百多幅,没有长进。李可染先生说:踏踏实实地认真画一张画,要比随随便便地画上几十张画,获益要多的多。写生取舍,应当有选择有重点,结构好的、有时代精神的,古人没有表现的物象皆可以入画,这个过程就是要长期对传统的临摹和解读,其文脉已经流淌在血液里了,对自己一定要严格要求,认真观察。写生的作品不仅高于自然,比之普通人更深刻,更具体,更有意境,在自然面前如何画出自已的笔墨语言和艺术形式尤为重要!你看:有的人写生的画作不是象齐白石就象吴昌硕,这里有一个消化和转化的过程,说到底是他对传统理解的少。

到自然中写生情绪很重要。一个优秀的画家要具备两个武器,一则线条,努力锤练超一流的线条,二则结构,独特的内在形象,要善于变形与夸张,二者皆难!我的个性决定了我的感受。比如我第一天到版纳那种激情和新鲜感,一直延续到最后一天,激情不减,十年了依然亢奋。与自然对话,要有感情,画什么怎么画?不要把什么都表现的很清楚,要有虚实,虚实是一辈子的功课,正中见奇,要平中见奇,矛盾中求统一。通过笔墨情感以及丰富的经验要画出生命的形态。我始终在思考:如何建立自己的笔墨符号,又如何找到自己独特的形式语言。这是我今生的梦想。传统中有很多构图,比如:S形、三角形、对角,以及门字形等构图。但目前我还没达到自己的理想境界。很是惭愧!    

                 
 李永亮: 以心换心,自己的心怎么样,自己笔下的作品就是怎么样。看三枝的作品:一丛草,几支花,或者一壶茶几只茶杯,画面是那样的空灵,那样的纯粹、这都是作者把它们作为自己心里的意象呈现出来的。人们常说,三枝的画有一种静美,有一种“禅”的意境,高古而有清逸,洁净而又含蓄。长期置身于大自然中的三枝,他非常推崇唐代的花鸟诗人王维,在被称为“诗佛”的诗人的作品里,我们可以体会到非常浓厚的禅宗思想。我们请黄先生来介绍一下花鸟画和禅的关系好吗?
 
黄三枝:
艺术是情感的表达,是人生阅历的呈现。画如其人,以奇特的形式惨淡经营,煞费苦心!艺术首先要感动自己方能感动别人,要运用自己的艺术修养,把自然物象提高到大美的境界。画家比摄影家有更多的创作和自由。观历代禅画大师。如唐代的王维,南宋的梁楷、牧溪以及八大山人、弘一法师,还有日本的良宽等,他们都有清净之心,参禅悟道,恬淡寡欲,超然于毁誉与褒贬,没有烟火气,一片明净。简约、朴厚,孤高奇诡,心无挂碍,万法归心,以静态展示动态,有诗意般的高洁,其作品浑然天成!高山仰止!我时常仰望叩拜!


                          
李永亮: 喝着矿泉水,吃着方便面。虽然艰苦卓绝,他依然一往情深,内蒙古的额齐纳旗是三枝另一个十分钟情的地方,因为那里有生而不死,死而不倒,倒而不朽的胡杨。在如此恶劣环境下生长的胡杨,让三枝看到了线条的多种多样的可能性,而胡杨在数千年里坚韧不拔的精神,也让三枝看到了艺术家应该有的品质。人生经历的磨难,变迁,冷暖,也正是催人成长的营养,他感叹,要想成为这个时代的姣姣者,要靠自己的造化,悟性和毅力,我们很想听听黄先生给我们讲解:漫长而又艰难的绘画之路。
 
黄三枝:人生的磨砺都是修行,磨难与变迁,人间冷暖都是人生的福报!零七年至零九年,我对胡杨的敬畏和感悟,心向往之,胡杨有生而不死,死而不倒,倒而不朽三千年的精神令我感动,我与同伴(王权朝,刘军胜)一并前往。从酒泉下额济纳旗有400多公里。怪树林离县城20多公里,为了写生我们在县城买了矿泉水和方便面带到怪树林,此地有三间小铁皮房。一个看门老人。六月份的天气温差较大,白天二十多度,晚上接近零度,早晨用矿泉水泡上方便面中午吃,普通人已经习惯了普通的生活。画胡杨先做加法后做减法,很多人画树都比较平,没有结构。画胡杨尤其需要线条和结构,缺一不可,否则没有深度和厚度!现在时常想起胡杨精神,也时时激励自己努力精进!不敢懈怠,艺术绘画不进则退。


  
 

#{{item.rowno}} {{item.content}}

{{item.reg_date | date}} {{item.acc}} {{item.ref}}